Search


【我的房間不亂】
晚上睡前的故事時間,照例我坐在妹妹床上,放眼望去,上禮拜爸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我的房間不亂】
晚上睡前的故事時間,照例我坐在妹妹床上,放眼望去,上禮拜爸爸和她一起整理的房間又開始凌亂起來。
『妹妹,說故事之前,我們把房間收一收好不好?好不容易整理乾淨要繼續保持啊!』我好聲好氣的建議。

『不要!』沒想到她立刻變臉,斷然回絕。
原本也想發作的我,想到睡前實在不宜再起爭執,按捺住怒氣繼續問她:『為什麼不要?你可以告訴我嗎?我可以跟你一起收也不要嗎?』

『因為我覺得不亂啊,這是我的房間,我覺得不亂不需要收。』妹妹臉脹紅,看來有點『宣示主權』的意味。
『喔,那可能我們的”亂”不一樣。我們來討論一下怎樣叫亂?』當孩子願意說出真心話的時候,我就會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討論內容上。
『我不想討論,我想聽故事。』事情總是沒有想像那麼順利。

『沒關係,那我先說明一下我覺得的”亂”。”亂”的意思是東西沒有放在原本的位置,沒有回到自己的家,這樣很有可能會佔更大的空間,也可能會找不到東西。比如說:現在地上的娃娃散成一地,但其實它們原本都可以收在一個抽屜。』妹妹沒有回話,我繼續試探。

『我也修正一下我的話,我剛說你的房間亂,其實指的是娃娃區而已,其他地方我覺得還算整齊。』我把範圍縮小,修正話語,咱們退一步說話。

『恩,只有娃娃區而已?』妹妹開口時已恢復平靜。
『對啊,妳覺得呢?』
『我也覺得,我現在就收,很快就好。』妹妹一骨碌翻下床。
『需要我幫忙嗎?』我維持平和的口氣。
『不用,你等一下看我收得怎樣就好。』妹妹動作俐落起來。

這件事給我很大的啟示。

我們常會因為孩子們表現出來的『態度』而立刻升高警戒,甚至開始糾正起語氣態度而忘記當初事情的焦點。尤其妹妹升小學後,『令人討厭的小學生語氣』常常會讓我莫名的焦慮起來,似乎貼心可愛的小女孩不見了,有時會斷然地拒絕我或是口氣欠佳的回話。

我們的氣急敗壞反映出內心的焦慮恐慌,但事實上孩子本質一樣,也不會因為口氣不好而變成『壞孩子』,放掉這個不當的想像連結,絕對能立刻降溫現場一觸即發的情緒。

那麼孩子怎麼了?
舉上例而言,妹妹的情緒來自我話裡的『否定』。她認為房間並非『全部都亂』,我的說法當然會遭到質疑。再者,收房間對她而言是件很累人的大工程,一提到『收房間』,馬上聯想到以往經驗,因此當然會希望聽故事而不是收房間。然而當我多作解釋並把範圍縮小的時候,孩子認同說法並認為當下有能力迅速完成,二話不說也就馬上動作了。

這是個誤打誤撞的過程,卻讓我意外摸索出孩子要求『公平描述』的心理狀態,太過簡單的語言表達反而容易造成誤解,更不容易產生共識和行動。

最後的教訓是,我們是否也做到自己要求孩子的呢?妹妹聽完故事後,沒忘記給我一頓回馬槍:『媽媽,我覺得你們房間也蠻亂的,你要不要去收一下?』


Tags:

About author
從事媒體公關12年,才發現最難溝通的就是最親近的人。於是辭掉工作,用生活繼續精進專業:好好思考、好好說話、好好溝通,然後能好好生活。 幾乎所有的親子衝突、人際問題、情緒問題都是來自無法對話。這裡不給速成的步驟、不給難以應用在每個孩子的方法,我們解決的是源頭的心靈垃圾和障礙,下游的生活自然清澈平靜。 各類演講、讀書會、工作坊邀約: [email protected] 著作出版: 「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」(新手父母) 「被禁止的事—所有不可以,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」(寶瓶) 「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」(寶瓶) 「愛的生存遊戲--引導孩子作對選擇、遠離危險的安全課」(親子天下)    「愛,我的內向小孩」(親子天下) 「孩子的人生成長痛,小說有解」(如何出版)
孩子是最初的我們,我們別遺棄了自己。 一個不斷思考並鼓舞自己變得更好的媽媽,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因孩子成為好大人。 演講邀約:留訊息或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